事隔多年
又重看〈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一個很好的機緣
和同事一起帶學生進行閱讀
這是誠品推辦的閱讀計畫
不僅草創而且是沒多少經費施辦
不過倒是有一個很不錯的夢
讓在閱讀中有感動的孩子
願意下鄉去分享閱讀的經驗
想著想著
倒也就大夥進行起來了
有點打帶跑
的確是事隔多年了
在友達舉辦的電影院中看完
是一派的勵志、熱血無比
不過多年後
陪著106同學再品味一次
還是感覺很深
只是觸碰點不同
可謂境隨心轉
蘇格拉底說著
一名戰士不僅要勇敢而且要有智慧
有一段提到真正的戰士就是能揮舞手中的劍
能立斬過去未來惱人雜緒的斷
即在當下
這個斷腿的年輕人
領悟了…所有的經歷都是最好的學習
而在我們的人生經驗中
不正是如此啊…
紛亂的想法不代表你的人格
只有往「心」去問,有沒有真正活過?
我不禁也問自己,自己是真正為自己活嗎?活得原汁原味嗎?
要為自己活不是要人自私,而是有套慢慢回味自我的哲學之道
更要懂「愛」的真正涵意
又讓我想起「三個傻瓜」這部電影
一樣扣住觀影者的心
彥茹與汶勳的精彩心得
"Here、Now、 This moment"
「此地、此時、此刻」
"You don't have the future, nor past, all you have is now – present"
「沒有人可以擁有未來,只有把握當下」
這兩句都在勉人珍惜當下的時間,每一刻都有事情在發生,只是有沒有去注意到罷了,而錯過了這一刻,就不會再回來了。
這讓我們想到日本的茶道用語──「一期一會」。
「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會」,意味著僅有一次相會,勸勉人們應知所珍惜身邊的人,而之後一期一會也常在日本武道中出現,警惕學武道的人不要以為有「再試一次」的機會而掉以輕心或疏於練習,面臨生死關頭就沒機會「再試一次」了。
這適用在每一個地方,當你把握著當下,專注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得到理想的結果,就如同丹將這點映證在他的體操上一樣。
"Death is not sad, the sad thing is most people don't live at all"
「死亡並不可悲,可悲的是,大部分的人從來沒真正的活過」
而莎士比亞這麼說過:「死亡是最後的睡眠?不是的,它是最後終結的醒覺。」
所以你又是如何知道死亡所代表的意義是結束?
也許對「那邊的人」而言,「活著」是另一種模式的「死亡」,因為他從「原本的世界死了」。
正如同無法分清楚自己究竟是清醒或沉睡一樣──莊周夢蝶。
此外,我們認為,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遺忘,當人終其一生沒有認真的活過,只是渾渾噩噩的度日,死後也沒有留下什麼,最終被人所遺忘,對此而言,生命是種浪費。
生命最可貴的地方,應該在那多采多姿的過程。